充分把握国家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的契机,立足我省具有研发基础和产业优势的新能源汽车、石化、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领域,针对湖北省十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着力解决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力争在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拥有较多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和政策激励,在大气污染控制设备、水污染控制设备、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土壤和生态修复、噪声等重要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和装备瓶颈制约,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17.传统产业领域。积极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改造传统产业,着力提升产业水平和竞争力。运用优势领域的知识产权集聚作用,加强对产业技术水平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大的技术装备的研发和转移,提高我省装备制造业水平,促进钢铁、汽车和石化等重点支柱产业发展。
18.优势资源领域。增加资金投入,做好传统知识、传统文化表达的普查摸底、濒危抢救和名录登造工作。完善法规制度建设,建立传承人制度和人员培训制度。同时,运用专利、商标、版权和专门保护制度加强对传统知识、传统文化的保护。注重对传统知识和传统文化有节制、有步骤的市场化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促进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重视对种质遗传资源的创造和保护工作,特别是微生物、动植物种质资源和试验标本的创造、保藏、鉴定评价和运用工作。保护好蔡甸莲藕、梁子湖螃蟹等我省特色地理标志产品,实现优势种质遗传资源与现代农业、林业、医药产业的顺利对接,建立针对种质遗传资源的创造、保藏和开发一体化机制。
四、专项任务
19.全面实施专利战略,大幅提升湖北新型工业化水平。通过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和优势企业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与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
--加强和优化产业的专利布局。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等技术领域进行前瞻性部署,掌握一批核心技术专利。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加大对汽车、钢铁和石化产业的研发投入,提升装备制造、食品、纺织和建材等产业的技术含量,大幅增加自主专利数量。推动我省产业发展由产品“制造”转变为知识产权“创造”。
--促进专利产业化。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推动专利应用和产业化。
--制定和完善与标准有关的政策,探索专利技术与标准合理结合的渠道。促进自主专利快速转化为技术标准,支持企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技术领域的企业、行业组织积极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的制定。
20.全面实施商标战略,着力培育精品名牌。引导和推动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使用自主商标,全面提升企业创建自主商标意识,形成一批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构建多层次、高水平的优势商标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