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建立项目绩效评价制度:根据省里制定的项目总体实施方案要求,逐项对项目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实行目标管理,主要内容包括:(1)任务完成情况?(2)品种筛选是否对路?(3)配套技术是否落实到位?(4)技术人员培训是否按计划进行?(5)技术指导是否到位?(6)是否建立了项目档案?(7)资金是否专款专用?(8)是否开展相关技术试验研究?(9)影像资料保留情况?
(二)技术措施
1、加强技术培训:充分发挥省棉花学会、省棉花基地协会挂靠在我单位的有利条件,联合全省科研、教学、技术推广等部门的棉花专家进行专题培训。通过培训,提高项目县棉农科技植棉技术水平,建立县、乡、村三级棉花专业科技人员队伍,让项目区棉农了解棉花早衰原因及防早衰技术,并通过技术骨干带动和辐射周围广大棉农科技植棉水平不断提高,总体提升棉农的科技素质。同时要求各项目区的农业主管部门和棉花技术部门结合当地实际,采用会议、广播、电视、报纸、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在棉花播种前和棉花生育的关键时期举办技术培训,通过层层培训,提高项目区棉花科技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棉农的科技植棉水平,提高技术贡献率。
培训对象:主要针对相关项目县、乡镇棉花技术指导员、棉花种植大户, 利用两年的时间将在六个市地轮训一遍。计划举办省级大型培训班3期,安排省、县、乡三级培训1000人次,每期培训2天。
培训内容:重点就抗虫棉防早衰栽培技术,抗虫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地膜覆盖技术,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化学调控技术、棉田配方施肥技术,棉田合理灌溉技术,棉花合理密植技术等。
2、强化技术指导:一是省里在棉花苗期、蕾期、花铃期等不同生育期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到各项目县通过举办示范点现场会、观摩会及座谈会等形式及时进行技术咨询、技术指导、技术服务。
二是督促和指导项目县按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巡回各乡镇,深入田间地头,查看棉花生长情况,和棉农面对面交流管理技术,现场解答疑难问题,不失时机地搞好田间管理。三是确保项目区培训及时,指导到位。四是针对项目区棉花生育出现的问题及时发布生产技术信息和技术管理意见。五是进一步完善不同类型品种不同栽培模式防早衰配套栽培技术体系,主要是以通过深耕棉田、增施有机肥,选择适宜对路品种、适期晚播,合理密植、科学整枝及时打顶,中耕培土、平衡追肥、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合理灌溉、科学化控等综合技术形成抗虫棉优质高产防早衰栽培技术体系,解决因早衰引发棉花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为抗虫棉防早衰栽培技术大规模示范与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六是通过对抗虫棉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不同品种的性状表现,结合有关试验研究,继续开展与棉花衰老相关基因表达导致的库源关系、根冠关系以及碳氮代谢等技术研究。
七、资金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