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力开展人工造林。结合国家在我市实施的林业重点工程,充分利用沟河堤坝等宜林地进行植树造林,建设杨树、泡桐速生丰产林基地,积极引导林业企业加强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注重多林种、多树种综合发展,大力开展四旁植树,最大限度地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全市完成长防林工程造林计划任务2.1万亩,其中利辛县0.9万亩,蒙城县0.4万亩,涡阳县0.5万亩,谯城区0.3万亩。
(三)拓宽完善绿色长廊。在进一步抓好国道、省道、县乡道路、铁路、河渠两侧绿化完善提高和拓宽延伸工作的同时,按照高速公路两侧护栏外不少于50米宽度的标准,采取投资多元化和返租倒包等方式,突出抓好南洛高速公路和济广高速公路亳州段绿化工作,着力打造绿色长廊精品工程。
1. 南洛高速公路:利辛段绿化60公里,造林任务3000亩;蒙城段绿化15公里,造林任务300亩。
2. 济广高速公路:谯城段绿化72公里,造林任务1500亩;利辛段绿化15公里,造林任务1300亩。
(四)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继续推行高标准农田林网综合治理片建设模式,采取循环推进、逐片治理方式,开展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实施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规范建网标准,重点消除行政交界处及偏远地区的林网建设空档,更新改造林带不齐、林相不整、林龄老化的残缺林网。按照国、省道每侧2公里3-5个网格的标准,突出抓好南洛高速、济广高速两条高速公路,G105、G311、S202、S203、S307、S308、S224、S305八条国、省道两侧的农田林网建设,全面提升我市农田林网建设水平。
(五)实施农田间作化工程。积极开展农林间作,发展上林下草、上林下菌、上林下药、上林下禽等综合型立体模式农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高土地产出率,加快生态产业一体化建设步伐,切实解决林业生长周期较长问题。
(六)进一步加快新农村绿化步伐。围绕新农村建设布局,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村头闲散地,积极实施村庄绿化示范工程,以四旁隙地绿化、城镇村庄庭院绿化为重点,结合村片林改造,整体推进农村绿化工作。鼓励、引导村民广泛栽植树木,大力推进“身边增绿”和“见缝插绿”,切实改善人居环境,让城乡居民都能直接享受到生态建设的成果。
(七)切实抓好林木种苗果品花卉建设。立足本地林业生产,抓好杨树、泡桐为主的用材苗木培育,大力繁育9501\9502脱毒泡桐、中涡1号杨、皖林1号杨、2025杨等适于本地生长的高科技新树种及园林、花卉、果树苗木,加大新品种引进、繁育与推广的指导力度,努力打造竹柳种苗繁育基地、花卉培育基地、乡土树种繁育基地和芍花、牡丹、亳菊等花卉良种繁育基地。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运作的要求,把小种苗作为大产业来抓,集中建设一批苗木、花卉专业村、专业乡,形成特色,形成优势,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新领域。
(八)全力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林业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和四省交界商贸区位优势,狠抓招商引资,切实抓好在建项目建设,以项目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加大对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引导力度,实现由资源大市向产业强市的转变,力争2010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13亿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