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减少污染物排放措施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四条 排污单位应当采取下列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
(一)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施;
(二)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污染物治理减排技术;
(三)保障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
第十五条 排污单位不得采用下列方式向环境排放污染物:
(一)未建设污染防治设施排放污染物;
(二)擅自停止使用或者违反操作规程使用污染防治设施排放污染物;
(三)污染防治设施发生故障后仍排放污染物;
(四)以私设暗管等规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
(五)其他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排放污染物。
第十六条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污染监控系统联网,并保证正常运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检查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并可以将核实的监测数据作为环境执法依据。
第十七条 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或者企业,应当及时整改;造成相邻地区环境污染加剧或者环境功能下降的,还应当向相邻地区支付生态环境补偿金。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八条 鼓励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危险废物处理等重污染排污单位参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第二节 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措施
第十九条 禁止在城市建成区和其他居民集中居住区以及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新建排放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现有排放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的企业,应当采取净化等有效治理措施,确保所排放污染物不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二十条 向大气排放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企业,应当配套建设除尘、脱硫、脱硝等减排设施,采用先进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