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市气象主管机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各岗位应急人员全部到位,实现24小时主要负责人领班制度,全程跟踪、监测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变化情况;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气象灾害的旗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各岗位应急人员全部到位,实现24小时主要负责人领班制度;
②市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业务单位应当主动加强与有关气象主管机构直属业务单位进行会商,并做好重大气象灾害的跟踪预报、预测、警报工作,及时向旗县气象台站发布指导产品;
③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向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市人民政府报告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及其预报服务情况;
④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将重大气象灾害信息向上级气象部门通报;
⑤灾害发生后,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迅速调派应急队伍,进入抗灾现场,做好相关的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和现场气象服务等工作。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重特大气象灾害情况进行调查、收集、汇总,确定灾害的种类、性质、等级,对重特大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
⑥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灾情发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⑦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将本地重大气象灾害信息向上下游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通报;
⑧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市、旗县气象主管机构各业务岗位按照职责做好实时监测、加密观测、滚动预报、跟踪服务;
⑨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地的市、旗县两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自治区气象主管机构统一组织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⑩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地的市、旗县两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将本行政区域内重大气象灾害信息向上下游盟市、旗县(市)两级气象主管机构通报。
(4)Ⅰ级响应
市气象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接到一级响应命令后,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和指挥部的安排,迅速行动,全力做好应对工作。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各业务单位应当启动相应的应急程序:
①市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业务单位应当加强与上级气象主管机构直属业务单位的会商,并做好重大气象灾害的跟踪预报、预测、警报工作,及时向旗县气象台站发布指导产品;
②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及其预报服务情况;
③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将重大气象灾害信息向全市气象部门通报;
④特大气象灾害发生后,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积极配合自治区气象主管机构迅速调派应急队伍,进入抗灾现场,做好相关的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和现场气象服务等工作。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重特大气象灾害情况进行调查、收集、汇总,确定灾害的种类、性质、等级,对重特大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
⑤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灾情发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⑥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将本市行政区域内重大气象灾害信息向上下游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气象主管机构通报;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气象灾害的市、旗县气象主管机构及其直属业务单位各岗位应急人员全部到位,实现24小时主要负责人领班制度;
⑦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市、旗县气象主管机构直属业务单位各业务岗位应当按照职责做好实时监测、加密观测、滚动预报、跟踪服务;
⑧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地的市、旗县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市气象主管机构的统一组织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⑨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地的市、旗县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将本行政区域内重大气象灾害信息向上下游盟市、旗县(市)两级气象主管机构通报。
4.2.2 各级气象台站应当按照有关发布规定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电话、网络等方式向社会发布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预报预测、警报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