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培训方式
采取中、长、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中、短期培训以实用技能培训为主,一般安排1-6月,主要以县区政府为主体实施;长期培训以劳动预备制(技工教育)培训和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一般为2-3年,主要以市级职业(技工)学校和各县区职业学校为主体实施。具体分为:
(一)劳动预备制培训。主要是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城乡初高中毕业生(“两后生”),鼓励其参加职业(技工)教育,强化定向培训和技能培训,提升其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这类培训由人社和教育部门负责实施。
(二)实用技能培训。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对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力、求职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和“两后生”,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和劳动者就业要求,积极开展中短期(1-6个月)实用技能培训。依托定点培训机构与各用人单位建立的稳定关系,进行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按照他们提出的用工数量和专业、技能标准、时限要求等,与他们签订“订单式”培训合同,按合同要求组织学员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类培训由人社部门组织实施。
(三)农业技术培训。主要开展应用于农业生产第一线的,而且被广大农民所接受的、具有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农村技术中短期培训。培训重点是林果、畜牧、中药材、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农村实用技术。这类培训由农委组织实施。
(四)创业培训。重点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力及返乡农民工、求职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和“两后生”,开展不少于10天的创业培训,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结合创业项目,因材施教,增强创业培训的实效性,注重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的衔接,并做好不少于半年的跟踪服务,着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和稳定经营率。这类培训由人社部门组织实施。
五、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占亭为组长,副市长周丽宁、姚国庆任副组长,人社、财政、教育、农委、民政、经合、国资、建设、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兰州市劳务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具体负责全市劳务技能培训工作的日常协调指导,审定劳务技能培训实施细则,承担各项任务的分解落实、督查及考核,定点培训机构的认定以及培训经费的审核等工作。各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贯彻全市劳务技能培训工作意见,制定全市每年劳务技能培训计划并分解下达;负责定点培训机构的推荐和培训计划及方案的审定,指导市技工院校开展培训并开展城乡劳动力培训后转移就业工作,同时配合市教育局对“两后生”进行摸底调查,建立“一卡通”制度;监督检查培训单位的培训工作,开展培训效果的评估验收,检查学员就业安置情况;负责职业技能鉴定,审查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定期向市劳务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上报全市劳务技能培训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