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金资源,确定建房标准,创新安置模式,落实搬迁计划,完成4000户1.6万人的扶贫搬迁任务,切实解决生存条件恶劣地区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积极整合搬迁资源,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小城镇建设,解决好扶贫移民的就业和增收问题。
四、切实加强重点老区建设
增加老区建设资金投入,加大老区建设工作力度。参照整村推进的做法,重点扶持2个革命老区中心乡镇、39个重点老区贫困村的建设,加强对老区建设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最大限度发挥老区建设资金的效益。
五、强化脱贫能力建设
将实施“雨露计划”与全省“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工程”等相结合,帮助贫困户打工增收、科技致富。重点引导和鼓励贫困户子女初、高中毕业后没有升入上一级学校的“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提高就业技能。同时,根据贫困户需求继续抓好短期技能培训。改革“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实施方式,实行“计划指导、资金到县、培训到户、直补到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有计划、有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干部培训,重点抓好整村推进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实施贫困地区人才支持计划,做好“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一村一名大学生”等人才培养工作。
六、积极支持试点工作
一是继续支持鹤峰县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围绕实现脱贫奔小康试点“三年有明显变化”的目标,以重大项目为载体,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确保实现贫困人口减少10%的年度目标。加强与省直帮扶单位特别是牵头帮扶单位联系,确保各项帮扶措施落实到位。二是抓好恩施市、宣恩县全国连片开发试点和利川市汪营镇的老区乡镇“连片开发”试点工作。三是积极争取国家新一批彩票公益金和连片开发试点项目。
七、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一是积极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加强与中直、省直“616”定点扶贫单位的联络、协调和服务,争取更大支持。二是继续坚持落实党政领导干部扶贫工作责任制。继续实施“1321”、“城乡互联、结对共建”等帮扶工程,由州(县)级领导带领州(县)直部门帮扶贫困村,州、县驻村工作队对整村推进重点村实现全覆盖。同时,充分发挥老促会、扶贫协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三是整合社会扶贫资源,加大社会扶贫工作力度。特别是要引导和鼓励全州规模以上企业参与定点扶贫和农业产业扶贫,搭建村企共建平台,实现村企互助双赢。2011年启动的88个整村推进村,每村至少落实1个企业参与帮扶。四是加大行业扶贫力度,继续推行项目资金整合。全州各级各部门要以整村推进村为平台,从源头上整合资源,统筹安排涉农项目资金,在项目申报上向重点村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