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优质特色发展普通高中教育
20. 实施普通高中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程,到2015年全市城乡普通高中基本达到现代化标准。实施普通高中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提升工程,到2020年全市普通高中所有学生都能够接受高水平的优质教育。(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建设交通委、市农委、市国土房管局)
21.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中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特色。鼓励和支持高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着力促进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水平,形成优势特色。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中学校进行综合高中实验,适度增加职业教育内容,支持学生学习职业技能,达到标准的可同时取得普通高中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
22. 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国家课程,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丰富选修课,增强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拓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功能,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市教委)
23. 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团市委)
四、高标准领先发展职业教育
24.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
25. 实施以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建设,到2020年所有高职院校都达到国家级示范校骨干校水平,所有中职学校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
26. 提升内涵质量,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国际化水平,成为全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
27. 按照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标准,建设海河教育园区,加强教育资源整合,建成一批综合实力强、教育质量优、管理水平高、办学效益好,与企业对接紧密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和示范性实训基地。(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市国资委、市建设交通委)
28. 建成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博物馆等6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公共服务设施,使海河教育园区成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窗口,集职业教育、技术培训、技能鉴定、职业指导、技能大赛为一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基地。(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建设交通委)
29. 提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举办水平。拓展大赛范围,规范大赛规程,建立健全各项大赛制度;密切与国际职业技能大赛的联系与合作,逐步实现大赛项目、规程与国际赛事标准的接轨,使其逐步成为国际性职业技能大赛;增强大赛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影响力,使大赛成为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展示平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选拔平台和校企结合制度创新平台。(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
30. 调整职业院校布局,整合资源,优化结构,集约办学,增强服务发展能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建成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多功能、规范化专业实训基地。(市教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国资委)
31. 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加强优势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构建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提高教育技术现代化水平。(市教委、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市人力社保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卫生局)
32. 引进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认证机构,拓展与国内外知名大学、职业院校合作途径。引进校外技能高手、能工巧匠到职业院校兼职兼课,增强职业院校技能教学能力。分批选派骨干教师和校长到职业教育先进国家进行培训,努力造就"双师型"名师,着力提升校长的管理能力。(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市外办、市财政局)
33. 加强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统筹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促进农科教结合,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办好县级职教中心,使其达到市级示范性中职标准。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市教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农委)
34. 积极探索培养社会急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政府部门主导,研究制定就业准入办法;行业企业根据职业标准和实际需求,开发"岗位技能培训包";职业院校依照"岗位技能培训包",整合课程资源,开展一体化"双证书"培训。(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35. 制定并落实职业学校办学标准。改革招生和教学模式,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
36. 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市财政局、市教委)
37. 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市委宣传部)
五、高质量内涵发展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