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设一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大力推进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盘活现有图书存量资源,支持市级图书馆按照“中心馆--分馆”的模式扩大覆盖面,继续推进“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文化大院”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渡江战役纪念馆建设进程。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弘扬,举办民间文艺展演活动,继续办好“走向文明”文艺进社区、百场文艺下基层、“快乐周末”、休闲娱乐文化节、农民工卡拉OK大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在重大节庆纪念日,举办新春文化庙会、迎春征联等广场文化活动。
13、抓好文化精品工程,锻造“文化强市”的精神内核。充分发挥文艺精品创作研究中心作用,围绕“五个一工程”,精心规划部署,努力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精品力作。出台文艺创作奖励办法,积极探索精品创作生产的新机制,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引导各种要素向精品创作生产集聚。抓好长篇电视连续剧《坝上街》的后期制作,力争尽快播出。服务合肥发展大局,推出反映“大拆违”的长篇报告文学《七月狂飙》。弘扬区域文化,创办《新安杂志》季刊。加大历史人文研究,编辑出版《人文合肥》(下卷)。加强与保利集团等文化经营单位的合作,引进一批经典高雅艺术演出活动。
五、强化对外宣传,优化合肥跨越赶超的外部环境
14、开展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提振跨越赶超的精气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扣“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主题,大力开展系列对外宣传活动。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宣传我市扩大有效需求、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取得的新成效;围绕实现“十一五”目标、制定“十二五”规划,大力宣传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呈现的新局面;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宣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等取得的新进展;围绕构建和谐合肥,维护社会稳定,大力宣传我市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扩大就业、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所采取的新举措。
15、借力大型经贸文化活动平台,全方位展示合肥新形象。抓住经贸招商、文化交流等重大会展契机,组织开展“海内外媒体看合肥”集中行活动,加强对外宣传,展示合肥形象。精心策划“文化纪念品博览会”、“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等文化展会、体育盛会,丰富外宣文化内涵,为提升城市软实力营造良好氛围。依托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2010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第四届中国家用电器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和重大经贸文化活动,努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格局,为合肥承接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开展“合肥文化周”等对外文化新闻交流活动,提升合肥在海内外的美誉度。抓住世博会、高交会、广交会等国际性及外省会展契机,在境外、海外及发达地区开展外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