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全面推广低碳建筑。制定了《广州市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与使用管理的实施意见》,转发了
财政部《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的通知》,积极引导全市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的发展。目前,我市已建成国家级建筑示范项目10个,其中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和芳村花园住宅小区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2009年度“绿色建筑与低碳建筑双百示范工程-绿色建筑类”,广东全球通大厦、广东省老干部文体活动中心、亚运城居住建筑群被评为“绿色建筑与低碳建筑双百示范工程-低能耗建筑类”。正抓紧编制出台《广州市建筑节能试行办法》、《广州市发展绿色建筑指导意见》等法规政策,加快既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加强建筑节能管理,鼓励新建建筑采用低碳设计和环保材料。
三是积极倡导低碳消费。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建立绿色产品认证体系,推进“限塑活动”,限制过度包装,鼓励和引导市民选购、使用低污染低消耗的日常用品、家用产品和小排量、低排放汽车等措施,全社会生态环保消费意识不断增强,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例由2005年的35%进一步上升到2009年的36.7%。无氟变频空调、节能环保冰箱、节能洗衣机等绿色家电产品的销量持续上升,政府绿色采购力度不断加大。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鼓励低碳生活实践,使节能、节水、资源回收利用逐步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四、关于培育发展碳交易市场
一是建立完善环境资源交易市场。去年,依托广州产权交易市场,我市成立了广州环境资源交易所,成为华南地区首家碳排放交易平台。经过多次协调和论证,我们认为:(1)鉴于国家和省对排污权交易无统一的法规制度,我市需分阶段逐步开展排污权交易。(2)现阶段广州环境资源交易所应首先立足于环保技术、专利和环保产权等成熟市场品种,待相关法规和机制完善后,逐步开展主要污染排放指标交易。(3)由于开展排污权交易和碳排放交易需要国家统一的总量控制制度和与之配套的碳排放交易法律,因此目前广州环境资源交易所暂未开展与总量直接相关的交易项目。下一步,我市将引入市场手段,尽快开展排放权交易工作。成立排放权交易试点领导小组,形成强有力的协调机制,共同推动排放权交易试点。加强关于环境资源交易工作总体规划、工作框架、总量控制指标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研究工作,为碳排放交易提供可操作的外部环境。支持设立“亚运资源减排平台”,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启动“广州碳中和基金募集平台”和发起设立公益性的“广州碳中和基金”,并纳入亚运低碳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