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广州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006号提案的答复


  六、关于加强生态建设

  近年来,通过各种造林项目建设、林分改造、低效林改造等措施,我市森林的生态和景观效益逐步提高。目前,广州市林业用地面积443.7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8.4%),森林覆盖率38.2%,林木绿化率44.8%,建成区绿地率34.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平方米,共界定生态公益林239万亩。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森林在维护碳氧平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一步,我市将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增加森林固碳量,并将森林固碳效益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价值补偿,增强森林碳汇稳定性。具体措施包括:一是结合城市主体功能区划、低碳经济发展以及城市绿化美化要求,尽快制定广州碳汇林业发展规划,确定发展思路、发展布局、重点工程、森林类型、树种选择和保障措施等,提出碳汇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分项指标。二是积极实施碳汇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通过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措施,以及生态公益林林相改造、珍贵树种用材林及能源林培育、森林火灾及森林病虫害防控、新农村绿化、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沿海防护林及湿地保护建设、城市园林绿化、生态廊道建设、绿道网建设等重点工程,提升森林的碳汇功能。 三是全面计量广州森林碳汇储量和潜力。组织专业机构队伍,根据国际规则和我国森林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技术规程,以及广州森林类型、林分结构、林分年龄等具体情况,全面计量广州现有森林的碳汇储量和林业可持续经营措施可增加的碳汇量,形成一个全市森林碳汇数据库和分布图,为森林碳汇交易打下技术基础。四是逐步建立区域性森林碳汇交易平台。在对森林碳汇储量进行科学评估计量的基础上,逐步完成森林碳汇生产标准、计量标准、认证标准、交易规划和交易标准5个环节,完善碳汇产权机制、交易机制和价格机制,探索在广州地区建立区域性森林碳汇交易平台,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补偿。争取在国家林业局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选择一个县级市先开展森林碳汇交易试点,再逐步完善推广。五是切实加大碳汇林业的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市民以捐资造林和购买碳排放指标等方式,参与温室气体减排和发展碳汇林业的志愿行动。

  此外,我市将继续依法实施城市公园建设,确保绿地指标。完善绿化规范管理,为公园和风景区生态建设提供科学的制度保障。今年,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通过市规划部门审查,为一定时期内我市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绿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科学指引。目前,正组织技术力量推进帽峰山景区林相改造规划编制,切实保护景区原生态环境。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