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加强食品企业政策法规宣贯培训工作
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加强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宣贯培训,提高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从业人员培训考核机制,加强对添加剂管理、出厂检验等关键岗位从业人员的培训考核;鼓励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积极采用HACCP、ISO22000等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推动食品生产加工行业提升整体质量管理水平。
16.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政府网站等平台,宣传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和监管部门的监管举措,引导媒体积极客观地报道食品安全状况;在“3·15”、“质量月”期间组织开展专题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宣传效果和覆盖面;依据法定职责及时发布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信息,曝光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企业,发布食品消费常识等实用信息,为市民解疑释惑,提高市民食品安全意识和鉴别能力。
17.邀请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
继续组织开展“质检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消费者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到食品生产企业观摩监督检查过程,参与食品安全监管;通过12365质量申诉举报咨询电话、网上信箱等多种渠道与市民交流,为市民解疑释惑,提高市民食品安全意识和鉴别能力。通过各种平台与市民沟通,自觉接受群众和媒体监督,听取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8.妥善处理食品安全申诉举报
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的处理工作,严格落实相关工作制度,积极帮助市民解决实际问题;对举报的案件线索信息认真开展调查核实,发现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及时向举报人反馈情况。
六、强化基础建设,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保障措施
19.提高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
推进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能力建设,提升技术能级,提高对食品安全风险物质的检测和分析能力,促使各食品检测实验室能持续满足食品生产监管工作需要;加大食品安全快速检验设备的投入,在日常检查中对产品、原料和场所、设备开展现场快速检测,提高现场发现问题的能力。
20.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
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对金质工程食品安全监管模块进行升级改造,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全面纳入信息化管理,推进现场移动监管等系统的开发应用,提高监管工作效率;加强对监管信息的综合分析,提高信息利用水平,为科学评估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状况,制定监管政策提供数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