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南京市所辖县(区)政府2009年教育工作督导考核意见的通知

  一、主要成绩
  1.加强教育强区建设领导,落实教育优先地位。
  区委、区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理念超前、视野开阔、目标明确、工作扎实。2009年召开全区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以名校众多、名师云集、名校长领军为标志,加快推进鼓楼教育由大转强,建设“全国最好的教育强区和教育名区”的奋斗目标。区政府把金陵汇文学校建设、清凉山小学搬迁、特殊教育学校迁址列为社会事业重点工程,政府常务会议、区长办公会议先后研究集体幼儿园提升工程,研究宁海中学、29中和拉萨路小学改扩建等问题,及时做出决议或决定,并扎实推进。人大、政协围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校园安全保卫等专题组织代表、委员视察、调研。在区领导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倡导下,教育、人事、财政、综治等部门各司其职、认真履行职责,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已转化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近年来,鼓楼区先后被国家、省授予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和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区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区等荣誉称号。
  2.坚持公共财政向教育倾斜,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鼓楼区财政支出做到优先保障教育需求,区人大依法监督“三增长一提高”落到实处。一是预算内教育拨款47494万元,增长18%,财政经常性收入为227751万元,增长14.74%,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的增长比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高3.26个百分点。二是预算内生均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小学达7404.99元,比上年增加1074.79元;初中达9068.99元,比上年增加1943.43元。三是义务教育学校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510元、初中810元,均超过省定标准。四是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24.64%,比上年提高了0.66个百分点。五是完善扶困助学制度。按照南京市有关规定,减免国民教育各学段作业本费、社会实践活动费、学费和保育费等114万元,惠及家庭困难学生1637人次。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221万元。六是足额安排校舍维修和改造资金,健全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的长效管理机制。七是南京市拨付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基金6604.85万元,主要用于校舍建设和维修、添置教育技术装备和发展职业教育等。
  3.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以高水平建设教育现代化区作为重点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教育体系。一是继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结合河西新城开发,新建九年一贯制金陵汇文学校,缓解新建小区群众上学难问题。完成清凉山小学新校整体搬迁建设工程。特殊教育学校通过省级示范学校验收。投资3500多万元,新增多媒体教学设备118套、计算机1200台、电子白板35套、图书6.8万余册,为所辖中小学、幼儿园安装安防监控系统,提升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水平。二是推进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在生源减少的部分老城区学校试行“小班化”教学,2000多名新市民子女安排到公办学校就读,并享受同城待遇、同班教学、同等质量,宁工小学被评为“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三是全面实施集体幼儿园提升工程。在上年专项拨款解决集体幼儿园教职工医保基础上,又拨出专项经费推进学前教育资源重组,合理规划幼儿园用地,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教质量,被南京市评为集体幼儿园“提升工程”先进区。四是大力建设学习型城市。加强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和民办教育的管理和服务,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建设“鼓楼市民学习在线”数字平台,为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以课程资源为核心,开展社区教育“百千万”培训惠民工程,70%以上的街道创建成国家、省社区教育示范街道。教育发展“大转强”的坚实步伐,为鼓楼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教育和人文环境。
  4.加快教育改革创新步伐,培育中小学内涵特色。
  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鼓楼区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探索促进教育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一是实施名校集团化发展。成立琅琊路小学等五个小学教育集团,17所小学结成发展共同体,集团内的学校核心理念统一、学校管理统一,各校在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特色建设等方面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同时鼓励各校自主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提高集团内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于此同时,采取优质名校嫁接的“名校西进”策略,使新建金陵汇文学校高起点办学、高品位发展。二是创新教师管理制度。在义务教育教师实行绩效工资的基础上,制订教职工考核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大力推进教师能级制管理,评选新秀、能手和标兵教师,命名10个特级教师工作室,激励不同层次的教师争先创优、创新创造。三是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举办首届小学生教育国际论坛,参加与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小班化”等研讨活动,组织校长、教师、学生参与14批次教育出国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四是推进教科研引领发展。实施“全员型发展、群体性打造和个体性培育”教科研战略,以班主任专业发展、区域教育特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等国家和省教科研课题为主干,中小学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承办全国性、区域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扩大中心城区教育影响和辐射带动作用。改革创新、科研引领赋予鼓楼教育蓬勃生机和活力,多数学校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办学特色,基础教育课程实施质量不断提高。
  二、主要问题及解决建议
  1.进一步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建设。鼓楼区少数义务教育学校“择校生”较多,为数不少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还要缴纳较多的费用,个别学校班级之间学业成绩差距较大。建议鼓楼区要围绕办学条件、队伍建设、教育质量、管理水平、入学机会、保障能力等方面继续改革创新,加快河西新城配套学校建设,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控制义务教育学校“择校生”比例,坚持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分班,提高每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
  2.进一步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鼓楼区职业中专占地面积、校舍面积、实训条件与省政府有关规定要求还有差距,不能很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尽快启动鼓楼职校新校区建设工程,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融合。
  3.进一步改革创新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要确立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应有地位,探索“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和运行机制,率先实现学前教育规划布局以政府为主,行政管理以政府为主,办学主体以公办为主,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和建立社会保障以政府为主,促进幼儿教育健康和谐、优质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前教育需求。
  督导考核结果:优秀。

  附件8:
关于南京市下关区人民政府
2009年教育工作督导考核意见

  根据《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建立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考核制度的通知》要求,省督导考核组依据《江苏省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考核标准(试行)》,于6月23日~25日,对南京市下关区人民政府2009年的教育工作进行了省级督导考核。期间,督导考核组听取了区政府教育工作汇报,查阅了相关文件、资料和账册,实地考察了南京市第十二中学高中部、下关中等专业学校、五塘中学、滨江中学、五塘小学、天妃宫小学、特殊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于家巷幼儿园等8所学校,召开了辖区内教育系统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所属中小学校长、教师座谈会,访谈了区政府分管领导、教育局长和部分校长、教师。现将督导考核意见通报如下。
  一、主要成绩
  ⒈加强教育工作领导,坚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下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加快发展教育纳入现代化滨江城区开发建设的总体规划。政府常务会议、区长办公会议研究区属高中合并、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追加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等问题,并扎实推进。四套班子领导调研和视察的中小学达到31校次,召开教育工作座谈会7次,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指导工作在一线,解决困难在一线。教育、人事、财政、地税、综治、公安等部门各司其职,做到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育困难优先解决,共同为加快教育发展解难题,为学校建设办实事,努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近年来下关区荣获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社区教育实验区等荣誉称号。
  ⒉依法加大教育投入,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民生。
  区政府认真执行各项教育投入政策,“三增长一提高”要求落到实处。一是预算内教育拨款30543万元,比上年增长50.22%,财政经常性收入为128814万元,比上年增长9.04%,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41.18个百分点。二是预算内生均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小学达11247元,比上年增加3788元;初中达11268元,比上年增加3342元。三是义务教育学校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为450元、初中为560元,均超过省定标准。四是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44.32%,比上年提高了10.64个百分点。五是完善扶困助学制度。按照南京市有关规定,减免国民教育各学段作业本费、社会实践活动费、学费和保育费等54万元,惠及家庭困难学生1794人次。发放助学贷款、助学金191万元。六是安排校舍维修和改造资金412万元,维修改造校舍面积2.59万平方米。七是南京市拨付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基金4343万元,主要用于校舍建设和维修、添置教育技术装备等。区政府依法向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教育经费预决算情况,接受监督和检查。
  ⒊构建现代教育体系,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2007年通过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验收后,下关区结合危旧房改造、滨江开发,合理布局各类教育。一是大力调整中小学布局。接纳17所厂办中小学,撤并五所村、唐山路等5所小学,合并十二中、三十九中高中部,滨江幼儿园、于家巷幼儿园分别新建山水雅苑和卢龙山庄分部。二是继续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滨江小学分校,完成民生实验小学综合楼、职教中心教辅楼,启动姜家园小学配建工程、十二中大桥南路校区综合楼和体育馆建设等。投入800万元添置教育技术装备,班班配备多媒体投影仪。三是职业和社会教育进档升位。区职教中心建成2个省级示范专业和市级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健全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建成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此外,妥善安排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促进教育公平。下关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7000多人并且逐年增长,区政府采取了按区域划分学校,公办中小学吸纳为主等措施,80%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努力做到同城待遇、同班学习、同步发展。
  ⒋加强中小学常规管理,提升教育发展内涵品质。
  下关区提出各类教育内涵发展目标,即幼教小学特色均衡发展、初中优势放大整体拉升、高中做精做强品牌推进、职业教育专业引领素质拓展,扎实推进名校内涵提升、名校长培养、名教师队伍扩容的“三名工程”。一是抓实中小学常规管理。制订中小学教学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三项规范”,建立学校年度“三位一体”,即 “党建、教育教学、精神文明建设”考核评价制度,开展“管理规范达标学校”创建活动,组织教育教学常规视导,督促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改进常规管理,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加强名师队伍建设。引进紧缺学科骨干教师,招聘补充新教师,解决中小学教师学段、区域、学科结构失衡的现象。兑现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坚持每年为教职工体检。制订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意见和考核办法,成立“下关区名师培养中心”, 财政分别安排骨干教师考核奖励经费100多万元、教师培训经费273万元,教育部门细化名校长、名教师培养措施,组织中小学校长到北师大等高校培训,举办各类教师培训班130多个,努力营造教师立足岗位、争先创优、专业成长的浓厚氛围。三是注重学校特色建设。中小学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逐步提炼办学特色。多所小学积极创建南京市艺术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科技教育等普及型特色学校,已建成铜管乐、古筝、民乐、舞蹈等五个南京市中小学生艺术中心。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