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形象。一是继续开展“整脏治乱”活动。围绕规划建设、市容环境、公用行业、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公共交通、居民小区、建筑工地等方面内容,找准城市管理的主要矛盾,建立健全长效管理运行机制,着力解决好县城区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等突出问题。二是进一步强化社区管理职能,充分发挥社区、村居委会作用,延伸城市管理的触角,扩大城市管理的覆盖面,加快对县城区主次干道的改造,做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为县城区居民提供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人居环境。
(四)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推进城镇和谐发展。一是将“要想富,集中住”的观念向山区农民作广泛宣传,鼓励农民群众呈梯次地进城居住创业。因失地农转非的城镇居民,无稳定经济收入,其家庭生活水平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经调查核实后,优先纳入低保。积极开展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指导,引导项目建设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失地农民。二是建立健全城市低保家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被征地农户住房档案,制定好解决县城低收入家庭和被征地农户住房困难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新建廉租住房2000套,有效解决城区失地农民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三是以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问题为落脚点,结合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000户。
(五)进一步加快商贸物流业的发展。一是继续围绕把我县打造成“区域物流中心”的目标,加快城东市场群建设,引导更多商家进入专业批发市场。完成城西农贸市场主体工程,开工建设牲畜交易市场,在旧城区规划建设农贸市场1座,做好划行归市,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二是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提升餐饮、宾馆、交通运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进一步激发城乡居民消费潜力,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认真开展“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活动。
四、工作措施
(一)继续加大投入。一是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围绕支柱产业集群,狠抓大项目引进,做好项目信息收集,项目资金争取和项目引进落户工作。重点抓好拉动内需的国债资金投入项目申报、实施工作。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引导各类产业向城镇和园区集中,并给予享受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等优惠政策。
(二)完善相关制度。从2010年起,所有建设项目的建设方案、工程造价、招标投标方案都要经县财政、审计、发改等部门的审查通并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项目单位方可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