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遵循教育规律,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教育发展水平为主题,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深化“基石工程”,丰富“教育名城”内涵,为快速提升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推进南京“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建成人力资源强市,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广泛的智力支持和贴近社会需求的教育知识服务。

  (二)工作方针

  在推进南京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优先发展、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升品质”的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

  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真正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改革发展。

  --改革创新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寻找实现教育均衡的突破点、提升育人质量的增长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和方式方法的创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不断增强教育活力,努力成为全国教育改革的试验区,创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改革创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促进公平

  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政府基本的教育政策,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以及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发展差距,扶助弱势群体,在保证教育机会公平、实现“学有所教”的前提下,做到教育过程公平,努力实现“学有优教”,依法保障每一位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并为所有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教育服务。

  --提升品质

  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根本追求的教育质量观,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把培养创新人才放在突出位置,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瞄准世界教育先进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章 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

  (三)战略目标

  南京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 2015 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规模、教育质量、教育投入、教育贡献度领先全省,全市教育事业的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本世纪初的同期水平,“教育名城”的地位和影响进一步彰显。到 2020 年,全市实现较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率先建成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市,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南京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人民满意、质量一流,体系完善、服务一流,名师云集、水平一流的“教育名城”,教育幸福感和满意度领先全国同类城市。
  具体目标是:

  到2015年,全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普遍开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以上。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继续保持 100%,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和均等化。残疾学生义务教育入学率99%以上,普及残疾学生高中阶段职业教育,推进残疾高等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保持 100%,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5%以上。公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5.5年以上,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65%,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到 2020 年,教育的供给服务能力、人才支持能力、知识贡献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显著增强。从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全面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形成有利于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劳动就业结合更加紧密,办学规模、专业结构、人才质量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建立高品质、有特色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多样化、广覆盖的终身教育体系。

  2020年南京教育发展主要指标1、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 100%2、义务教育巩固率 100%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100%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70%以上5、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 8000人以上6、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 80%7、达到省定优秀标准的各级各类学校比例 90%以上8、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 16年以上9、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 高于省核定标准10、全社会教育投入增长比例 高于GDP增长比例

  (四)战略部署

  围绕“高水平推进基石工程,建设现代化教育名城”的战略目标,今后5-10年要立足南京教育实际情况,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着力推进“三个发展”,实施“四大战略”。

  推进“三个发展”:

  --推进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的转型发展。更加注重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更加注重提升各类教育发展内涵,更加注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动和可持续发展。

  --推进教育从单一供给向多样化服务的创新发展。大力建设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实现教育体制和发展模式的创新,形成开放灵活、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立交桥”,为社会成员提供贯穿一生的教育服务,不断满足受教育者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为每个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提供机会、创造条件。

  --推进教育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跨越发展。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的重点,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使每个学生都有接受优良教育的机会。

  实施“四大战略”

  --素质教育战略

  把全面育人、全面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形成全社会共同理解、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不断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生思想品德水平、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身心健康素质都得到显著提升,充分凸现“现代公民”、“国际通用”、“一精多能”的人才培养特征。

  --优质均衡战略

  落实各级政府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责任,形成优质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新格局。建立并完善教育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区域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和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学校建设标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教师编制四个统一。教育资源向薄弱地区和学校倾斜,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和整体实力显著提高。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