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开展扬尘污染防治。改进建筑施工、建材运输的防尘技术及设备,对所有渣土车实现净车出场和封闭运输,安装GPS定位装置。进一步有效落实湿法作业、围档覆盖等扬尘控制措施,在重点路段和建筑工地周边,加大道路高压冲洗范围和频次,减少道路扬尘。
32、加强机动车污染控制。提前实施车辆上牌国Ⅳ标准,全面实行黄标车区域限行措施。2010年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率大于80%,启动燃油助力车和摩托车淘汰工作,淘汰和报废低于国Ⅰ排放标准车辆 2 万辆,50%公交车达到国Ⅲ以上环保标准。
33、加大烟尘污染治理。深化“禁止燃烧高污染燃料区”建设,2010年完成主城内20台以上2-6吨燃煤锅炉改造。加大秸秆禁烧查处力度。加快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实施农村生态小区科技惠民示范工程,2010 年建成户用池 4000个、畜禽规模养殖场沼气治理工程 60 处、秸秆气化站 10座和秸秆固化基地项目2个。
34、完善环境价费政策。逐步提高污水处理费标准,深入推进阶梯式水价政策,完善机动车尾气检测收费政策,实施建筑工地扬尘排污收费政策。
(六)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确保市民出行便捷顺畅至2012年,全市万人拥有公交车增加到16标台以上,主城区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23%以上。城乡客运一体化覆盖率达到85%,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到100%,“村村通”公交线路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
35、加快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以轨道交通、地面公交为骨干的城市客运交通体系。重点加快客运综合枢纽建设,加强对新区、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和城郊接合部的线路布局,提高公交线网密度、公交站点覆盖率和公交车准点率。2010年全面建成并运营地铁二号线及东延线、一号南延线,续建南京南站综合枢纽,规划建设小红山客运枢纽,新建、改造万寿枢纽站等20座公交场站,优化、调整、延伸公交线路30条以上。
36、提升公交服务保障水平。建设公共交通线路运行显示和智能营运管理系统,提高运营效率。2010年新增、更新公交车辆 680 辆,更型出租车 2500 辆,建设 5 条公交专用车道,万人拥有公交车达到15标台以上。
37、加快改善城乡通行条件。加快城市支路网改造和城市干道整治出新,加快建成“井字加外环”快速道路系统、高速路网体系和过江通道体系,继续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2010年,建成纬七路过江隧道、绕越公路东南段并通车,推进长江四桥等工程,全面启动纬三路过江通道、地铁一号线西延和三号线一期工程建设。
38、方便市民出行停车。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地下和立体停车设施,鼓励单位内部泊位向社会错时开放,协调小区物业出租停车泊位,增加限时泊位、挖掘路内泊位、优化限时停车路段,对支路、巷街的违法停车实行两次提醒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