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狠抓粮食增产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推广。各县(区)要认真实施好年初下达的各项农业技术推广计划任务,全市推广“三免”技术192万亩,其中水稻免耕87万亩、玉米免耕100万亩、马铃薯免耕5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30万亩,推广病虫综合防治面积220万亩,推广粮食间套种技术40万亩以上;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
四、强化季节意识,科学安排生产
各县(区)要根据气候特点,因地制宜搞好粮食品种(组合)搭配,积极抢抓季节,确保不误农时。晚稻播种期要求在7月中旬、秋玉米播种期在7月下旬前播种完毕,避过秋旱。
五、加大农田水利投入,改善粮食生产条件
要按照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把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大兴水利强基础。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快现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从根本上改善水利灌溉条件,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六、落实支农惠民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全面贯彻落实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增加种粮农民收入,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和市场供应。
七、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近年来病虫害、冻害、干旱、洪涝等多种灾害在我市呈多发、并发、重发趋势。各级各部门要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克服麻痹松懈情绪,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切实加强灾害的预警,坚持科学调度减灾。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改革耕作制度,优先推广种植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和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增强抗旱、抗涝、防寒避寒能力,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八、强化部门协作,做好粮食生产服务
各级涉农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为粮食生产技术、资金、物资等各项服务保障。
农业、供销部门要做好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储备、调运和供应工作;特别是农业部门要加强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认真做好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