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完善的合作型运行支撑系统。明确网格内社会服务管理责任主体、责任人,明确专业、协管、志愿服务等力量配置标准。在社区、村、商务楼宇中设立信息员,发挥以社区楼门组长、村民小组长等为骨干的和谐促进员队伍作用,形成基层全覆盖的信息网格。对全部要素进行定期巡查、动态跟踪,发现问题实时上报,由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及时决策、处置。扩展96105社区服务网功能,纳入区和街(乡)社会服务管理指挥系统,实现单位数据库与数字化为民服务的对接,整合区域内所有热线电话,由96105统一受理,搭建政府、企业、市民三方互动平台,逐步实现咨询、服务、举报投诉、社区服务及民生监测等工作的系统化。推进朝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 构建统筹有力的综治维稳工作体系
深入推进社会维稳风险治理。将朝阳区综治维稳工作体系纳入数字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中。一是扎实推进以“一网两库三关”为核心内容的社会维稳风险治理与科学管理体系建设,打造具有朝阳特色的街(乡)综治维稳中心,使其成为基层党委政府维护稳定工作的有力平台。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预警、网上舆情监测、网络舆情评论员等机制,加强对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管理引导,解决制约维稳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二是推进网格化合成执法工作模式,全面整合网格内的管控主体、管控对象、管控手段,严密责任单元管控措施,及时发现、快速处理、有效解决单元内的社会治安问题,实现社会治安管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三是建立群防群治力量勤务化管理体系。按照科学集约的要求,动态调整群防群治力量的投量和投向,构建“党委发动、公安组织、综治督导”的组织发动模式,实现警民协同作战、优势互补、整体防控;参照公安勤务指挥机制,研究制定群防群治力量防控等级投入方案;将群防群治力量组织发动工作纳入勤务指挥范畴,建立“同步部署、同步上勤、同步调整”工作机制,提升群防群治力量防控效能;建立警情通报和勤务记录制度,加强勤务检查督导,确保群防群治力量发挥实效。
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解工作模式。夯实人民调解基层基础,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区街(乡)、社区(村)、楼门院组,遍及各行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基层矛盾多元调解网络。一是在社区成立居民事务协调委员会,搭建第三方平台,协调化解社区居民矛盾纠纷,支持社区(小区)建立居民调解站(民调室、矛盾化解站)。二是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在社区配备“百姓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引导居民依法解决矛盾纠纷问题。三是发挥和谐促进员作用,按照每20-40户设1名和谐促进员,鼓励和支持其积极开展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的日常调处化解和及时报告社情民意。四是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全程、全员、全面的立体司法调解格局。
|